2020年廣東省第一批,
國家高新認定已經開始了!企業是否已經開始申報了呢?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一說,申報高新時哪幾個地方最容易失分,企業可以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

1、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是高企申報和重新認定的必備條件,是企業的硬實力,對總體評分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占30分)。
雖然知識產權得分低的情況并不多,但在歷年的結果分析來看,都有企業“飲恨”知識產權。而且知識產權失分還會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比如研發項目、高新技術產品等都可能不被認可,因此,知識產權數量偏少、質量偏低,高企申報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需要注意的問題:
1
是否滿足技術層面的要求:相較于過去幾年,近年來對知識產權的關聯性要求越來越高,即申報的知識產權必須是企業的核心知識產權,需要跟企業的主營業務密切相關,對主要產品(服務)在技術上發揮核心支持作用,是企業的核心收入來源。對于沒有實際意義、純粹湊數的軟件著作權和垃圾專利會被專家重點關注。
2
專利的有效性: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評分只能用“專利繳費”階段到”專利失效”以前階段的專利,其他階段如申請受理、實審階段、授權未繳費階段均不計入評分。因此企業在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時,一定要注意知識產權審批和授權時間,合理規劃。
3
知識產權獲得要有延續性:
認定評審科技創新事項發生時間以申報前三年為主。企業申報高企當年申請或轉讓的專利、認定的研發機構、簽訂的產學研合作協議等將不予采納。
知識產權獲得要有延續性,如果企業所有知識產權獲證的時間都是同一時間段,尤其是都在申報年度,會被質疑為臨時包裝,對以前年度的研發情況將會存疑。
提升建議
1
重視知識產權的布局和管理在高企申報之前,企業一定要重視知識產權的布局和管理,在知識產權創造方面,需要緊密結合企業的研發活動和相關技術,要確保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能夠滿足基本要求的情況下得到更多的分數,切勿把管理方法中知識產權的最低基本要求或者門檻性要求作為企業申報的最高需求。
2
以自主知識產權為重點
其次要以自主知識產權為重點,明確受讓等形式獲得的知識產權得分很低,獨占許可已經不被認可,在知識產權管理方面,一定要確保所有知識產權權屬人均為申報企業,知識產權仍在有效期,避免知識產權未繳年費和重復使用。
3
TIPS:
要注意申請專利的時間節點:
近期實用新型、外觀專利審查周期加長,過去實用新型加急3個月可以授權,現在要7—14個月。發明過去1-2年,現在2-3年。
轉讓或購買專利:
此外,現在發明人著錄項變更審查嚴格了;新版證書上會標明最初的申請人(專利權人)、發明人了。
2、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得分低的問題的嚴重程度差距很大。
經分析發現,在數量驚人的認定失敗的企業中,有的企業的轉化能力得分才20分,而最低的竟然只有0分。不少企業申報人員對科技成果轉化概念比較模糊,雖然實施了成果轉化,但是材料沒組織好,卻未獲評高分。要想拿高分,必須對科技成果轉化的要求理解到位,并組織好相關證明材料。
需要注意的問題:
1、錯誤理解了科技成果轉化錯誤理解了科技成果轉化的內涵和邏輯,有的企業甚至將成果和轉化結果弄反了。成果轉化=成果+轉化,強調“先有成果再有轉化.
2、缺少科技成果轉化的材料與支撐科技成果轉化不僅有數量要求,更有質量要求。單純的堆砌數量沒有意義,能夠被評審專家認可的科技成果轉化才有價值。
3、科技成果轉化的時效要求:
根據文件精神,科技成果轉化應該是在企業申報時“近三個會計年度”內完成的,才能計分。因此需要注意科技成果的獲得時間和轉化時間。
成果取得時間為政府授權、登記、備案時間,不在這3年內轉化的成果,均不計算為成果轉化;認定當年取得的成果,均不作為本次轉化使用
4
科技成果化的次數要求同一科技成果分別在國內外轉化的,或轉化為多個產品、服務、工藝、樣品、樣機等的,只計為一項。
提升建議
1
把握科技成果和產品、樣品的對應關系對企業而言,首先要準確把握科技成果轉化的新政策、新要求,精確理解科技成果轉化的內涵與邏輯關系,在梳理過程中,以現有的技術、成果為出發點,以已經帶來或即將帶來收入的擁有技術含量的產品、樣品等為落腳點,找到這兩個點之間的對應關系,把握科技成果轉化一直以來行之有效的各項原則。
2
整理和歸集好證明材料
證明材料越豐富有力,轉化被認可的可能性就越高,既要保證轉化的數量滿足要求,也要保證每個轉化都有足夠而又準備的證明材料支撐。
注意提供證明轉化結果的資料如檢測報告、銷售合同和發票,應當是這三年內的。申報當年的不要提供。
3、管理水平
該評分模塊最能體現企業對于高企認定重視和精細程度。僅僅因為管理能力得分低而導致高企認定失敗的企業屬于少數,一般還有其他失分項,但是部分企業忽視了這個問題,失敗的案例也鮮有發生。
需要注意的問題:
1
材料的完整性問題如果漏放、錯放了某個文件,或者放的文件并非申報所需的,都會失分。
2
材料的質量問題
常見的比如材料中內容前后矛盾、邏輯錯誤,甚至出現別的企業名稱,產學研造假等,這些問題往往是比較致命的。
提升建議
1
研究申報要求和評分細則首先,仔細研究申報要求和評分細則,搜集每一個評分項目的證明材料,確保證明管理水平高的材料完整性。
2
整合材料
其次,重點整合搜集到的材料,精雕細琢,不斷完善和豐富,確保材料的質量過關,為獲取更高的分數奠定堅實的基礎。
3
保證材料前后邏輯的一致性
要保證管理水平模塊與其他材料前后邏輯的一致性,不能前后矛盾,此外,要以企業的實際為導向,杜絕出現有明顯問題的材料。
4、成長性
成長性得分低屬于“自然災害”,諸多企業特別是重新認定的高新企業在認定過程中,因為市場環境、企業戰略調整等導致財務部分的成長性得分都是0分,這種局面就意味著其他模塊企業能扣得分最多只有9分。
實際上,經過專家的分析得知,其實在評審時,每個模塊專家在打分時很少會給滿分,即使其他地方的材料非常完美,都可能被扣點分數,更不用說大部分情況下,企業自己很難把材料做到完美,那些被扣三四分的,一方面企業自身容易察覺,另一方面企業更不會知道具體被扣分的原因了,但加起來就達到9分了,甚至還超過了9分。
根據歷年的分析來看,絕大部分因為成長性得分低而未通過的企業的評分集中在65-70分。換個角度來看,也就是說造成企業高企認定失敗的原因與其在于成長性得分低,不如歸結于其他材料不夠完美。
提升建議
1
企業要努力發展壯大要提高成長性得分沒有別的辦法,就是企業要努力發展壯大,讓財務數據有利于得分,但在這短期內或者說在高企申報周期內并不現實。
2
主攻成長性之外的模塊以提高分數
2016年重新修訂后的新的高企認定管理工作指引在此成長性計算方法上有一些調整,部分企業可能會從中受益,所以在面對成長性低問題的企業積極調整心態,必須短暫的忘卻成長性得分偏低,主攻成長性之外的模塊以提高分數,當然這對申報者的專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實,專業的事最好交給專業的人。關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完完全全可以交給專業的人來幫助企業,來規劃和管理,這樣企業省心,政府放心,大家舒心。